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于1936年,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最大的工科学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制造局、船政局、纺织造纸等工厂的设立以及煤矿、铁路的建造发展,我国的近代工业体系初步显现。
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清政府开始发展工程事业,国内相继开设路矿学堂米乐官方网站、高等实业学堂和兵工学堂等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
1911年以后,中国教育改革引入西方工程技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工程人才;留学生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形成了中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为适应工程技术人员学术交流、切磋技术和提高水平的需要,我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组织应运而生。
1912年1月,詹天佑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华工程师会”, 以后颜德庆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 “中华工学会”, 徐文炯等人在上海成立了铁路“路工同人共济会”。三会宗旨相似,不久三会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华工程师会”。
1918年,20余位留美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工程学会”。数年后迁回国内,在上海建会。
1931年,“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成立“中国工程师学会”,有15 个专门学会,其中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935年10月10日,刘仙洲、王季绪、杨毅、李辑祥、庄前鼎、顾毓瑔和王士倬等人联名发函,称“机械工程是各种工程的根基,其应用范围也比其他工程专业广泛,有成立机械专科学会的必要”。”倡导创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征集发起人。
1936年5月21日,76名发起人集合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借中国工程师学会召开年会之机,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大会。
同年,学会开始出版会刊《机械工程》(季刊),杨毅为首任总编辑,有编辑30人,创刊号在北京印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重庆、昆明等地举办过一些学术会议。1947年—1949年期间,学会基本停止活动。
1950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过后,米乐官方网站工程界人士发起重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于次年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此后,学会在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分会,组织综合性学术活动,编写《机械工程名词》,翻译出版《苏联机器制造百科全书》。并于1953年创刊《机械工程学报》。
1962年之后,学会活动迎来很大发展,先后成立了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粉末冶金、机械加工、理化检验、机械传动、汽车和透平与锅炉10个专业学会。召开了17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收到论文近3000篇,讨论了70个重大科技问题,有5000多人参加。开始组织编写《机修手册》等工具书。在这期间,有27个省市和64个大中城市成立了机械工程学会,地方学会达到91个。仅1963年和1964年2年内,共组织了68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有关主管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下,开始步入了迅速发展时期。